骨密度檢查是一種評估骨骼健康狀況的重要方法,檢查時間因檢測方法和設備不同而有所差異,通常需要幾分鐘到十幾分鐘不等。超聲骨密度檢查較為簡單快捷,一般幾分鐘內即可完成;而雙能X線吸收法(DXA)作為金標準,可能需要更久一些。檢查后,結果通常能當場出具,具體時間取決于醫院的工作流程。
骨密度檢查的過程
骨密度檢查過程簡單無創,受檢者只需平躺在檢查床上,由專業技術人員操作儀器進行測量。常見的檢查部位包括橈骨脛骨。檢查前無需特殊準備,但建議穿著寬松衣物,避免佩戴金屬飾品。
影響檢查時間的因素
檢查時間長短主要取決于三個因素:一是檢查方法,超聲檢查較快,DXA次之;二是檢查部位數量,多部位檢查比局部檢查耗時;三是受檢者配合程度,行動不便或體位擺放困難的受檢者可能需要更長時間。此外,醫院的工作效率也會影響拿到報告的時間。
檢查結果的解讀
骨密度結果通常以T值和Z值表示。T值是與年輕健康人群的對比,-1以上為正常,-1至-2.5為骨量減少,-2.5以下提示骨質疏松。Z值是與同齡人的對比。醫生會結合年齡、性別、病史等因素綜合評估結果,并給出防治建議。值得注意的是,不同儀器的測量結果可能存在差異,建議定期復查時使用同一臺設備。
適合檢查的人群
建議以下人群定期進行骨密度檢查:65歲以上女性、70歲以上男性、絕經后女性、有骨質疏松家族史者、長期服用激素類藥物者、以及有骨折史的人群。對于50歲以下人群,若無特殊風險因素,通常不需要常規檢查。檢查頻率一般為1-2年一次,具體應遵醫囑。
檢查注意事項
檢查前應告知醫生正在服用的藥物,特別是影響骨代謝的藥物。孕婦應避免X線類骨密度檢查。檢查當天可正常飲食,但某些醫院可能要求檢查前2小時禁食。檢查后應妥善保管報告,便于日后對比觀察骨密度變化趨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