動脈硬化在早期階段往往沒有明顯癥狀,很多人是在體檢時偶然發現的。隨著問題發展,受檢者可能會感到體力下降、容易疲勞,記憶力也有所減退。這些癥狀很容易被誤認為是工作壓力大或年齡增長的自然現象。部分人群會發現自己體表的動脈(如手腕處的橈動脈)變得比以前更粗、更硬,摸起來缺乏彈性。
心腦血管系統的警示信號
當動脈硬化影響到心臟供血時,常見的表現是活動后出現胸悶、胸痛,就像胸口壓了塊大石頭,休息幾分鐘能緩解。如果發生在腦血管,則會出現頭暈頭痛,嚴重時可能突然眼前發黑或短暫意識喪失。有些老人會感覺手腳發麻發涼,走路時小腿肌肉酸痛,需要停下來休息(醫學上稱為"間歇性跛行"),這提示下肢動脈可能出現了硬化狹窄。
不同器官的獨特表現
動脈硬化可能發生在身體不同部位,表現也各不相同。腦動脈硬化人群除了頭暈,還可能出現失眠、情緒不穩定、耳鳴等癥狀;腎動脈硬化可能導致難以控制的高血壓;腸系膜動脈硬化會引起飯后腹痛、消化不良;眼底動脈硬化則會導致視力模糊。
三類高危人群要特別注意
長期吸煙的人、肥胖者以及"三高"(高血壓、高血脂、高血糖)人群容易發生動脈硬化。這類人群如果出現不明原因的乏力、心慌、記憶力下降,或者反復出現手腳麻木、視物模糊等情況,應該及時就醫檢查。值得警惕的是,現在動脈硬化有年輕化趨勢,不少三四十歲的上班族因為長期熬夜、飲食不規律、缺乏運動,也早早出現了動脈硬化的征兆。
日常生活中的預防建議
預防和改善動脈硬化,關鍵在于控制危險因素:飲食上少吃肥肉和動物內臟,多吃蔬菜水果;每周保持3-5次有氧運動;戒煙限酒;40歲以上人群建議每年檢查血壓、血脂和血糖。已經出現癥狀的人群,要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降脂藥、抗血小板藥物等,切忌自行停藥。記住:動脈硬化是場"持久戰",早發現、早干預才能避免嚴重后果。